top of page

​人物篇 Q&A

虛構主角「小福」的設計概念?

地下組織到底是什麼?

​以及遊戲內的神祕彩蛋解答!

Q1當時吳聲達等人,為何願意冒著風險加入「地下組織」?

  每個人加入地下組織的「動機」不盡相同,受到環境和個人意志的影響。既然每人加入的原因不同,我們更要注意別輕易把每位政治犯/政治受難者的想法畫上等號!即便身處現代的我們難以百分百篤定當時吳聲達等人加入組織的動機,但可以試著一步步地貼近和拼湊。

  以吳聲達為例,他在自白書中提到自己會有加入組織的想法,除了就學時接觸左翼雜誌的影響之外,也夾雜著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因自身物理學的背景,對「唯物論」等左傾思想頗感興趣。儘管我們現在看起來他們的加入有很大的風險,但當時的他們為了更靠近心中的理想與社會,或許不一定會感知到風險,或許樂觀地面對自己的處境,或許認為國民黨的腐敗會被擊倒......

  在檔案逐步開放的情況下,還有許多人當初為何加入地下組織的原因等待我們挖掘!

Q2該時期的「地下組織」發展蓬勃,他們的主要是如何運作?

  遊戲中有一部份劇情,是小福在運河周邊打聽阿聲老師的情報。根據「吳聲達叛亂案」檔案,吳聲達於審訊筆錄或自白書內提及其與上級見面的地點非常多樣,包括安平古堡、運河邊、運河小船上、東門外郊野至永康或新化之公路、東門外某一腳踏車店、公園、三分子、工學院教職員宿舍等等。然而,對於他是否真的到過這些地點與上級會面,還有很多值得懷疑的部分。為了拖累特務的調查,他一開始供出來的上級──「王璇」,其實是一位虛構、不存在的人物,很多和其互動的細節也是編造故事。組織成員為了不被掌握蹤跡,到許多不同的地方與上級會面非常合理,畢竟要掩人耳目不太過張揚,如果都一直在同一個地方見面是非常可疑的。

  另外,組織內也有其他不同形式的群眾工作,像是邀請「可發展」的人一起參與讀書會、在聊天的過程中討論時事問題,順便偷渡共產黨理念等等(遊戲中,阿聲與阿權對外來的小福十分親切,亦邀請他加入劇團或是一起讀書,略有影射此風氣)。其目的在於與民眾培養感情,建立「群眾基礎」,使平民對於共產黨的理念與他們所要做的事情不陌生,未來當共產黨渡海解放臺灣之時,這些群眾也能成為動員的人力。

Q3遊戲中,主角「小福」的角色如果在史實上比較接近什麼類型?有可能這樣四處收集情報嗎?

  遊戲劇情中預設小福已與島上居民們熟識,且身為學校的學生,更容易獲得阿聲、阿權甚至小誠的信任。但實際上,地下組織的成員應對任何人都非常小心,不太可能如遊戲中那樣簡單輕鬆的告知小福所需訊息;也不太有機會把重要的文件如阿聲任務中的「地區配置圖」交給小福這樣的外人。

  無論是地下組織或是特務機關,為了保持線索的隱蔽,大多都是採取「單一上線」的形式,除了對接的上下線以外的人,鮮少能獲知這之間流通的線索與訊息。

Q4遊戲內,警察交付給小福一幅「神秘的貓畫像」,但直到最後都沒有查出相關線索,是正常的嗎?為什麼這樣設計?

  遊戲中找不到神秘貓畫像中的貓咪,是為了回應吳聲達1950年被捕後的偵訊過程所特意設定的環節。

  在特務訊問的過程中,吳聲達編造出一位不存在的組織上級「王璇」,並詳細描述王璇的外貌,如一米八的身高、二十五至二十九歲的年紀、嘴大厚唇,以及空軍制服、黃色卡其庫、手錶、戒指等穿搭配件,甚至交代這位虛構上級的自行車是什麼型號和零件等無關緊要的訊息(因此,遊戲中只要有腳踏車的位置,都可看到小福觸發特殊的對話哦!)。

  透過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吳聲達與特務周旋長達14天。在如同攻防戰的訊問中,可以看到特務未必具有絕對優勢,更多時候是政治犯掌握了全面的資訊,並能選擇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訊息,嘗試與特務拚搏,換取更多可能。

Q5我想了解更多關於吳聲達、黃祖權、杜誠的相關史料與故事,該從哪裡開始?

  若想了解更多,可以閱讀由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出版的《南方歌未央:戰後半世紀的青春記事》,裡面有紀載一些他們的小故事。至於史料的部分,可以到國家檔案資訊網直接搜尋他們的名字,就會有相關檔案可以看,也可以從我們提供的參考資料裡面去深入了解喔!

  這邊再提供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追蹤查看「二十而立工作隊」的粉專!可以從整理的貼文介紹、以及針對吳聲達等人所製作的白恐地圖去了解,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私訊詢問喔~

UI_1.png
bottom of page